“不打烊”、“不松劲”、“不掉线”——记特殊时期、特有担当、特别有爱的新华园“导们”
在新华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疫情加剧时顾全大局,坚守岗位,日以继夜与同学们同心同力,守望相助为每一位新华学子保驾护航
特殊的24小时“不打样”守护,是安徽新华学院日常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环。随着近期疫情防控趋势逐渐严峻,为了进一步落实学校封闭管理工作要求,做好学生防疫安全管理,新华园的“导们”奔赴在守护校园平安的各个场所,“教室”、“实验室”、“寝室”、“疫苗接种现场”、“核酸检测现场”、“应急值班现场”、“校园网格化管理现场”,“导们”仿佛每人脚下都有一双风火轮,每日30000步是这个特殊时期里最正常不过的步数。
直至凌晨,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辅导员们化身数据员,排摸、核对学生数据;他们绷紧神经,一刻不敢松懈,只愿及时、全面地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健康。他们了解学生困难,耐心向学生解释,高效落实疫情防控要求。
自3月以来,“导们”坚持连续43天,每日25286人次的数据摸排,每周25286人次的核酸轮检,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完成学生基本情况日报告。他们每天督促学生“自我健康检测”、在线“钉钉打卡”,排查自己所带学生情况,准确上报每日特殊学生的各类详细信息。财会与金融学院团总支书记解寒静发动学生干部,建立“辅导员-辅导员助理-班长-寝室长”四级报送体系,为的是“一个都不能少”。在督促学生做好每日信息填报时,城市建设学院的“群姐、杉姐”还利用云端平台开展“花样打卡”,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松解大家连日因疫情绷得过紧的心弦。科技学院深化学生信息摸排,建立在校生的电子档案,采用家校联动模式,进一步提高信息摸排效度和信度。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导们”更是主动请缨、离家住校,全心全意投入到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城市建设学院的田园老师更是提前备好行李,在接到工作任务的第一时间整装待发,奔赴一线。和她一样,新华园的辅导员们从24小时在线变为24小时在岗,化身早0晚0一周7天的新华学工“007”。他们因陋就简,在办公室搭建床铺,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艺术学院辅导员李丹阳和她的许多同事一样,24小时在岗、在线,见过凌晨的楼栋、深夜的新华园,与学生们一起守望相助,筑起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的重要屏障。
为筑牢校园平安防护网,新华园的“导们”迎“疫”而上,筑牢校园“安全墙”,充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担负起了校园安全巡查、防控风险点值守等多项工作,他们礼貌劝返校园外送餐人员、温馨提醒户外学生戴好口罩,严防人员违规出入校园,堵住一切疫情风险漏洞、维持了校园秩序井然。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组建“党员突击队”和“青年志愿服务队”,校内校外双岗值班,每天人均巡查4小时,换岗“无缝衔接”,全程闭环管理,实现网格化管理各时段无遗漏。
自疫情爆发以来,新华园的“导们”坚持“四点一线”,紧紧围绕学校联防联控这条主线,在学生教育引导、心灵守护、文化生活、就业辅导上,用心、用情、用责任始终保持特别有爱“不掉线”。
“请全体同学们课后在宿舍做好连线准备,我们召开一个云班会”。时间已至晚间20:30,一场疫情防控主题班会正在线上进行着。“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我们每个人都是链条上的螺丝,只有人人用心、共同发力,才能筑起牢不可破的防疫长城”。文化与传媒学院辅导员阳丽说。
168场次特殊的云端班会,是安徽新华学院全体“导们”日常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环。除了班会外,“导们”还结合热点事件,组织班级干部、宿舍长等特殊学生群体,利用课间、中午、晚自习结束后的碎片时间,讲案例、敲警钟,时时刻刻为学生绷紧“疫情防范”这根弦。
面对同学们焦虑的心情,商学院辅导员孙晨忱发挥特长和学生分享疫情科普知识,推出公众号《商商心理话》系列,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疫情,自学校准封闭管理以来,她就一直开着心理热线,在线时长120余小时,帮助多名学生解决了亲子沟通、封闭居住焦虑等心理困扰。
为丰富封校后的校园生活,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导们”使出十八般武艺,“导员”周刘湘开展防电诈系列活动,制作小书签、宣传视频,提醒同学们时刻保持警惕,熟知电信诈骗的类型与方法,“导员”苏丽开展校园消毒志愿服务活动,“导员”崔妹组织学生制作防疫KT宣传板、“导员”章娟和学生一起跳广场舞、“导员”王悦茹带领班级同学体育锻炼。新华园的“导们”践行五育并举,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解压活动,帮助封校后的学生们开启花样生活。
随着疫情形势复杂多变,2022年的就业形势格外严峻,为帮助毕业生更好的找准定位顺利就业,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黄雅君通过线上班会、走访宿舍、电话沟通、班级群微信群钉钉等多渠道多途径了解毕业生就业动态,并进行分类指导、暖心帮扶!针对学生来提交实习报告、毕业论文而无法进校的同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辅导员陈红老师充当了邮递员的身份,去校门口拿、去寝室拿、去快递站拿……暖心的举动让班级同学很受感动。
“教师是一份极具获得感的职业,看着学生们在战疫中逐渐成长起来我感到很自豪,虽然驻校工作十分辛苦,但学生们一句真诚的‘谢谢’和‘辛苦啦’,都是我们坚守的动力和坚定的信心。”文化与新闻传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罗振林在收到学生感谢短信时说到。
大美新华园
推荐阅读
《致全体新华师生的一封信》
《齐心防疫!我校全力落实疫情防控守护校园安全》
《春暖花会开,疫情终会散!》